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

Pooge3

這台架構跟DB01有些類似, 但聲音卻有些差別, DB01的音樂性較強,
Pooge3是音響性較強, 聲音算厚, 低音量很多, 有味道, 速度又快~
相對來說, DB01聲音醇度與質感更好, 比較耐聽~
應該可以在根據口味來調整

這是近期內, 聽過最超值的前級了, 推薦!

(這不是一個完整含機殼的套件, 也就是看預算, 用各種機殼都行, 所以就不貼圖了)

2007年10月27日 星期六

寶四

大寶四號

這次也同用採用管前後晶

大寶系列一向以超值著稱, 雖然這次價格比以往貴許多, 但這次也是前後級兩台, 機殼更勝於以往, 也同樣是具備平衡功能, 因此個人認為還是最超值的機子
(雖然已不算綜擴, 但傳承以往系列, 加上前後級的搭配性很密切, 還是將分享於此處)

話說取名為這種名稱, 是有點小看他了, 單外型與功能就已是高檔機子的架勢了
更重要的聲音效果, 自然不在話下, 這次帶有很紳士的優雅味道, 質感與魅力兼顧,
高中低頻的聲音很均衡(改善訊號路徑來提升高頻, 改善濾波來補強中頻), 速度也快
尤其測試過平衡效果, 其氣勢, 動態與空間感的表現非常傑出


該有的都有了

最後還是要說點壞話, 嘶聲是比較高一點(不過在一般音量下, 是不會顯現出來, 通常用管機都有這個毛病), 解析度的表現也不算非常出色(即使改善內部的訊號線路, 已經得到許多改善後)

2007年8月23日 星期四

新手上路之必備工具

新手上路之必備工具

· 緣起

有句話說的很好「巧婦難為無米炊」, 多虧台灣現在有很多家零件與套件整合服務廠商,訂購也很容易,使得各位玩家們不用擔心沒有米的問題。

每當到其他先進國家去玩,都會先想想看,假如要長期居住,但沒有音響DIY的日子,日子過的下去嗎?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哈哈∼

好好∼這時巧婦有米了,下個問題是煮飯的工具在哪呢?

要是電子相關科系的朋友,或更好的有師傅帶入門,就會知道自己需要的工具。但若是完全沒拿過烙鐵的朋友,可能會望著套件,然後仰天長嘆......

哇!別嘆息了,小弟我趕快在這篇就好好的介紹各種DIY的工具,以後剛入門的朋友只要把清單印下來(等等還會有照片喔,免得認錯了),跑到電子工具店去,一次包好帶回家,就好好玩個爽啦。

廢話就不多說了,趕快進入主題:

入門工具

一字起子與十字起子

鉗子,尖嘴鉗,斜口鉗與剝線鉗

三用電表

烙鐵與銲錫

熱融膠槍

六角家族

銼刀

吸錫線與吸錫器

工具箱

零件箱

尺與捲尺

鎳子

剪刀

壓線鉗,O,Y與PIN端子

清潔用品

手電筒

驗電筆

水平儀

電鑽與鑽頭

垃圾桶

進階工具

零件櫃

自動剝線鉗

電動螺絲起子

熱風槍與熱縮套

恆溫烙鐵

RCA插座固定扳手

 

 

 

 

專家工具

鑽台

LCR

示波器

噪訊表

MIC與錄音分析工具與程式

電動吸錫槍

吸煙機

Run-in 電阻

 

 

其他耗材

線材

螺絲

銅柱

保險絲

尼龍與金屬隔離網

絕緣豆

散熱片與散熱膏

紮線帶

螺絲固定劑

膠帶

吸音棉

瀝青膠帶

LED與降壓小電阻

去除氧化的魔術擦

 

· 入門工具

這邊列出的都是基本需要的工具,當您備妥了它們,就可以上工了!

由於某些入門工具太常使用了,加上工具零件很多後,常常會發生不知忘記放在哪裡的腦筋打結事件。所以建議備個兩套。

1. 一字起子與十字起子
除了搞音響外,在一般家電或電腦上,也常有這種需要。大致有分成細,一般,粗,以及長中短這幾種,根據不同的螺絲與狀況來使用。

細的就買這種一盒通包的啦

一般,粗,與長中短的款式就各買個幾支,應付各種需求

 

2. 鉗子,尖嘴鉗,斜口鉗與剝線鉗

在暫時固定,或拉出某東西時,或是剪線使用,等於是將手延長。應該不用講了,太常用啦

 

能方便的剝細線材的外皮,但通常粗線材(4mm以上)就使用斜口鉗來剝了


3.
三用電表

這是測量的必備工具,量容值阻值,電壓電流等等,還有很多附加功能,譬如說是溫度以及hFE。類比三用電表的反應速度比較快,某些狀況下還是會用的到。


4.
烙鐵與銲錫

烙鐵是必備工具。一般會備有兩支烙鐵,25~30W以及40~60W,瓦數較大的通常是用來解銲機內端子。

銲錫又分成很多種,一般就選用好銲,63/37 銲錫或是含銀4%0.8mm左右的款式。


5.
熱融膠槍與熱融膠

像是黏土,用來固定配線或搭棚時的某些零件。移除就用尖嘴鉗夾住剝開,很好用。我習慣是用大孔徑的熱融膠槍與熱融膠。

 

6. 六角扳手,活動扳手,六角螺絲L把手,六角套桶,六角螺絲起子

哇,六角家族集合了!轉啊轉,使用的次數不輸給十字螺絲喔。
最常使用的六角扳手是12mm的,也有一網打盡的六角扳手包

六角套桶,這用來轉小六角螺絲, 55mm最常使用, 其次是60mm與50mm

六角螺絲起子,這跟六角螺絲L把手的功能是一樣的,但較能快速轉開,所以我是買最常需要的2.5x50六角螺絲起子,在配上一套通吃的六角螺絲L把手。

再買一支萬用的活動板手,就看需求。常用來轉大六角螺絲用。

六角螺絲L把手這也是一次買盡的。這是用來轉內六角螺絲。


7.
銼刀

東磨磨西磨磨,刮掉金屬鍍漆時會有用,鑽石挫刀比較耐磨有力!


 

8. 吸錫線與吸錫器

吸錫線在吸少量銲錫時較好用。一切看狀況

吸錫器,是在不使用手就能固定銲點,以及一口氣要吸較多銲錫時,很好用。


 

9. 工具箱

當工具很多時,或是要攜帶時,這就很好用啦,將工具通通放在一個箱子裡。2~3層工具箱,根據工具的size來置放。


10.
零件箱

各種零件越堆越多後,或是要攜帶,就有需要一個小小零件箱啦



 

11. 尺與捲尺

最常用的是量線的長度,或是鑽孔時,量PCB的距離。當然啦,這個小學老師就教過怎麼用了,不用在學啦。

12. 鎳子

在夾某些很細小的東西時會用到,譬如說掉在機箱深處的線渣

13.
剪刀

相信這不用人教了,跟斜口鉗有類似的功能,就在不同狀況下使用。

14.
壓線鉗,OYPIN端子

當線材要大接觸面積,又要能方便拆卸,較好的方法就是用OYPIN端子,搭配壓線鉗來使用。



15.
吹塵球,拭鏡布與清潔毛刷

清潔時間到了,裝完後總是會留一些雜七雜八的小屑屑,或是配備積了一塵灰時,就靠這幾種東西來清一清

 

16. 小手電筒

機殼深處不見五指,可能會需要。但實際上嘛... 好像也沒啥用到的需要 (用來充篇幅的)


17.
驗電筆

這個嘛,做電源線時或是換壁插時較常用到。



18.
水平儀

很便宜的小工具,不過不是裝機要用,是用來調整唱盤或喇吧置放用的。

 

19. 電鑽與鑽頭

沒有每次都這麼爽,每款機箱都出貨已鑽好固定PCB與變壓器的孔。這時就要用尺與筆來算好位置,再用適當的鑽頭,鑽個洞鎖螺絲或銅柱。最常使用的鑽頭,鎖銅柱或小變壓器用3mm,鎖大變壓器是與8mm

 

20. 垃圾桶

把變壓器的紙箱拿來改一下,就變成輕巧好用的小垃圾桶啦!放在工作的旁邊,做線或剪零件時都很好用。

 

· 進階工具

這些是建議也要有的工具!
1.
零件櫃

識貨的行家!玩到一個程度後一定要有這種東西。相信我,別以為自己用一堆家具抽屜或零件盒,就可以有效的做歸類整理。也建議不要因為貪小便宜用塑膠櫃箱,使用起來就是沒這麼順手,所以一次搞定,用鋼殼櫃箱吧∼

非專業師傅,用30~40格應該就夠了,每格裡面還大約有3個隔區,不夠再加買排排站或堆起來。



 

2. 自動剝線鉗

用來剝線,太好用啦,神速又不費力,就算是遜腳,也能很快又不會出意外的完工。


 

3. 電動螺絲起子

又是一個好用的懶人工具,假如裝機的量到一個程度後,這也是需要的了。



4.
熱風槍與熱縮套

死孩子,要火燒廚喔!

將熱縮套縮起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打火機,猛一點就用瓦斯爐,但最安全又有效的方式就用熱風槍。

熱縮套可以很緊密的包起金屬線,使之不會與意料外的金屬短路。或是做線材時,將頭與線材能更密合,使之更不會發生拉扯斷掉的狀況。 個人使用熱縮套的經驗,規格大致上是6~14,使用的機會比較多

5. 恆溫烙鐵

高檔的喔!要通吃所有需求,又要能很穩定的做焊接,還是要這種工具啦。

6. RCA插座固定扳手

原來鎖機殼上的RCA端子是靠尖嘴鉗,耗工,有時沒鎖很緊,甚至會造成端子外殼磨損的痕跡。使用這個工具就可以把這些問題通通解決, 只是那RCA端子也要能吻合使用才行

圖片轉載自www.my3c.net網站

· 專家工具


這些是沒有,也可以玩得開開心心的工具!不過若要變成專家,還是有必要買幾支∼
1.
鑽台
要能很快速又很穩定的鑽孔,就需要這種工具了

2. LCR

主要用來測量大的電感值與電容值使用。

3.
示波器
測量訊號。當裝好一個實驗機,用儀器去測量音波的品質,甚至用來抓bug時,這就是必備的工具。

4.
噪訊表
測量音壓DB,作為架設音響室的隔音參考

5. MIC
與錄音分析工具與程式
夠專業... 知道有這個玩意就好...


6.
電動吸錫槍
哈,這是高手在用的工具了,若常常 需要解銲零件,還是花大錢買這支回去用吧

7.
吸煙機
每銲一個零件就會冒白煙,那種味道實在是讓人不太舒服。所以才要用專業級的吸煙機,在拉個管子將煙抽到窗戶外
假如在透風很好的地方。退而求其次, 打開窗戶用電風扇也可以啦

8. Run-in
電阻
當後級裝好做測試時,,就可以用8歐姆,200W以上的的Run-in 電阻,接上去做測試,或是要用來run in前置配備也很好用。

· 其他耗材


以下是常用的耗材,就根據使用需求多備一點,免得需要時還得跑一趟電子材料店。某些耗材已經在上面描述了,就不再累述。


1.
線材

細單芯線
較常用在訊號線上,1mm左右

粗單芯線
較常用在接地線或喇吧負輸出,2mm左右

細多蕊線
較常用在訊號線上,1mm左右

粗多蕊線
較常用在電源線,2mm左右

多芯線
常用來接指示訊號燈,最好用的就是電話線啦

單多蕊互絞線
單多蕊線的音色有其特色,想要好處通吃就用這種萬用線,但比較少見就是了,或是自己互絞單與多蕊線

2.
螺絲
螺絲的種類太多啦,通常買套件就會附螺絲,這邊就不介紹了
若有缺的就拿到螺絲店去找找看,一般常用的多買一些,留著備用

3.
銅柱
分成細牙與粗牙,以及各種長度,大多是使用10~40mm,就看狀況多買一些啦

4.
保險絲
我是把2A3A4A5A6A這些都備用一些,以備不時之需。

5.
尼龍與金屬隔離網
做訊號線會用到,金屬隔離網在機內也會用到,用來包住訊號線,做隔離用
另外數位線通常要使用標準的非平衡75,或平衡110歐母規格

6.
絕緣豆
用來絕緣晶體與散熱片

7.
散熱片與散熱膏
某些晶體過熱的話,散熱片甚至是散熱膏來加強散熱,建議也是最小Size的買幾個備用。

8.
紮線帶
將一堆線材綁起來,較常使用的規格是150~200mm

9.
螺絲固定劑
塗一點固定劑在鎖好的螺絲上,可以防止滑動,固定的很緊

10.
膠帶
這嘛... 又分成很多種, 屬性也很多,講來又是一大篇... 就摸魚不講了

11. 吸音棉
做喇吧就會用到,還是買幾片備用一下,免得一時不夠用

12.
瀝青膠帶
通常是貼在喇吧箱體裡面,但也可以作為防震動,也就是貼在變壓器下面

13. LED
與降壓小電阻
讓機殼上電後有個發亮的眼睛,才炫,常見的分成藍紅白綠黃橘這幾種,我最喜歡的是藍。搭配降壓的電組就參考網路了,個人不喜歡太亮,習慣是用20k歐母以上

14. 去除氧化的魔術擦
外觀像一個橡皮擦,但手摸起來又像海綿,對於去除金屬氧化物非常有效。堆太久沒用的關鍵零件,要焊接時先用這個擦一擦吧

圖片轉載自www.my3c.net網站

2007年7月21日 星期六

新手的迷思

新手可能會有的幾種迷思

  1. 品牌迷思?
    最有名品牌的莫非是那些資訊家電廠, 但他們賣的客戶是以功能多寡為主的消費族群, 不是以追求高品質聲音效果為主
  2. 多聲道該比兩聲道好?
    可以先閱讀這篇 如何選擇2/2.1/5.1聲道, 結論就是看空間與需求
  3. 價格越貴越好?
    要看空間和需求, 也要看是否是高效益評價
  4. 瓦數越大越好?
    瓦數只能當參考用, 有許多僅有30~80W, 價格卻是數十萬的高評價擴大機
  5. 功能越多越好?
    功能越多的配備, 其訴求的消費者就不在於高效果, 因此反而常代表的是普通的聲音
  6. 低音越強越好?
    請參考這篇聽音樂有需要這麼強的低音嗎? 最強的低音是很結實有彈性(可以親自去聽鬼太鼓座的現場演出), 並非是模糊的巨大轟轟聲, 但大多初手會以低音的量來決定是否好壞
  7. 聽不出等級?
    這也是最常遇到的問題, 如同品嚐飲食一樣, 剛開始很難分辨好壞, 這幾篇可供參考
    聲音的評價
    選擇自己的口味

供參考~

2007年6月27日 星期三

結合音樂與生活

由於小弟我常在電腦前面, 所以電腦椅的位置並非是皇帝位,
在下班後, 上網收收信, 看看網路討論, 跟好友哈拉一下, 背景放個輕鬆的音樂, 好好放鬆心情享受一下, 真是一大樂事

於是, 為了聽最好聽的音樂, 弄個最佳裝潢與位置, 還是讓音樂成為快樂生活中的重要背景, 不受拘束的活動
思考音樂, 音響, 旋律, 效果, 生活等等, 在其中求取平衡點
值得好好思考~

2007年6月15日 星期五

該選擇AV多聲道擴大機或Hifi雙聲道擴大機

顧名思義, AV多聲道擴大機的用途, 主要在於看電影使用, 以高速度, 大動態, 高解析為優先訴求
Hifi 2聲道擴大機在聽音樂使用, 以高質感高魅力, 高解析, 聲音平衡, 為優先訴求
並不是越多聲道, 效果越好(一般人可能會以為越多聲道越好, 但高價位的音響往往都是2聲道)

彼此很難取代對方, 因此要衡量自己作何用途的時間,
譬如看電影/電玩, 聽音樂, 哪種時間較長, 或自己比較在乎哪種效果, 在選擇使用哪種系統

要是想兼得, 又在預算與空間有限, 沒辦法各買一套的狀況下,
推薦採用2.1系統, 也就是先選擇速度快, 動態強的的2聲道系統, 再加購一個重低音!
除了能得到原來聽音樂的需求外, 也能取得多聲道系統的大部分效果

2007年6月12日 星期二

OP-PRE MK3前級

OP前級或耳機擴大機, 都是屬於很容易調音的配備
只要換掉其OP(運算放大器), 聲音馬上就大變
因此很適合剛入門或是很難調音的音響組合來使用

目前這套是設計給Murano後級來搭配使用的,
明顯加強中低音的厚度韻味, 以及聲音密度
至於原來漂亮的高音, 不會受到影響

2007年5月13日 星期日

廠機與DIY機的取捨

有幾種需求, 會傾向使用廠機
1. 知名品牌較好(但也可能貼上個mark, 價格就貴好幾倍)
2. 價格越貴越好(一般講起來確實如此)
3. 要有很好的試聽搭配(維修)服務
4. 平均講起來, 外觀較出色
5. 要有hi-end等級的聲音, 這是diy機很難做到的, 不過hi-end聲音也代表hi-end價格

傾向使用DIY機的需求
1. 要好的聲音, 又要便宜價格(也有例外, 某些diy機頗貴的)
2. 音響出問題的機會, 比家電或資訊產品來的低, 願意承擔風險(也有人作維修, 只是處理上會比較麻煩)
3. 用便宜的代價, 調配出自己喜歡的口味(可能就不是這麼平衡, 畢竟自己的標準不是專家的標準)
4. 音響是奢侈品, 料錢通常不貴(貴的是技術), 因此料錢不見得等於效果,
可能花了很多錢, 聲音普通, 但也可能用很少的成本, 弄出很好聽的聲音
由經驗來決定高下

廠機比較像是霧裡看花, 聲音, 外觀, 品牌, 與各種評鑑做標準, 真真假假較難捉摸
DIY機像是樂高. 聲音, 與料錢(一分錢一分料)來決定價格, 可能是藝術, 也可能是失敗的玩具

2007年5月11日 星期五

該如何選用床頭音響, 電腦音響, hi-fi/hi-end音響

以整體性的價格, 使用方便, 功能, 效果來做考量

床頭組合音響, 價格最便宜, 一體成型, 使用方便程度最高, 功能最多, 效果最差, 很適合要有聲音與多功能的消費者

電腦音響, 價格也很便宜, 使用方便程度很高, 針對電腦使用的功能較多, 效果也差, 適合預算不多的學生, 聲音也比床頭組合音響好一些

hi-fi/hi-end音響, 價格有低有高, 價位越高的選擇, 得需有更好的空間來發揮, 使用方便程度並不算非常好用,
功能普通, 效果也有高有低, 但即使是最低價位的選擇, 效果也比床頭組合與電腦音響來的好很多

依自己的需求來考量

何謂Hi-Fi / Hi-End音響系統

Hi-Fi 高傳真, Hi-End就是到極致傳真的境界

並非床頭, 組合或電腦音響, 價位約在1萬元以上的音響系統, 就可以稱為Hi-Fi了
Hi-Fi也分成很多等級, 看音響評鑑雜誌的價位就有一個譜, 個人大致是分成這些價位(單位是萬)
1~2, 3~5, 8~10, 12~15, 20~30, 40~50, 60~80, 80~100

Hi-End通常是某個知名音響品牌的最高檔或次高檔系統, 整套音響系統價位約在100或150萬以上, 就有機會稱之為Hi-End, 到了這個等級, 大多是口味的不同, 很難分辨誰一定比較好(或許也是空間因素無法區別出等級)

供參考

2007年5月3日 星期四

男生女生聽覺的敏感

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

玩音響以男生為主,
但事實上女生的聽覺比男生還敏銳, 因此演奏樂器, 喜好聽音樂的女生並不比男生少

可能在於女生的感官較敏感, 於是較多興趣在語言, 裝扮或飲食上, 對音樂更注重的地方, 在於精神, 而不是效果本身
男生除了追求聲音的效果外, 也將音響視為自己建築的城堡, 作為一種對外的展示

因此會有這種差異...

2007年5月1日 星期二

如何判定擴大機是否推的動喇叭?

擴大機能否推動喇叭, 不單只是由提供的功率來決定, 還由規格外的電流來影響,
於是常會出現小功率擴大機能推的不錯, 大功率擴大機卻推到沒力

以耳朵為憑的話, 功率不足會有些特徵
聲音偏薄瘦, 動態很弱, 低音力道不夠, 當音量轉大時聲音會變糊, 高低音場少一截, 空間感形體感出不來

這些特徵是還跟訊源或喇叭本身有關, 譬如這喇叭的低音就弱
不過當這些特徵, 出現越多時, 就越顯現出可能推不動

2007年4月25日 星期三

如何快速選擇自己要的音響系統!

這篇來講如何根據自己的需求, 快速的選擇自己要的音響系統

首先要決定空間與預算, 大致是3~4坪, 4~8坪, 6~12坪, 8~16坪,
ProAC家族的回顧

如何選擇2/2.1/5.1聲道

購買配備的優先考慮與預算比例

新手的迷思

可以先看以上這幾篇有個概念


接著請選擇自己的口味, 較喜歡聽哪類型的音樂

環境有密切關係的處理
空間大作戰

完全隔音手冊


基於越來越多人使用電腦, 所以這篇可以讀一下
使用電腦做播放訊源
最後在使用上, 必須要注意的事項, 必讀! 注意事項

如果想多瞭解一些音響知識, 可以仔細閱讀本Blog文章, 或是閱讀這本書
High-End音響通鑑

如何銜接2聲道與重低音

一般是2聲道書架喇叭, 為了看電影的低音需求, 補充2聲道喇吧不足的部分, 才要加上一顆重低音
大多重低音的頻段大概是20~180Hz, 書架喇吧從50Hz左右開始, 因此有音域重疊的銜接問題

幾種作法是

  1. 訊源/前級輸出後, 先接到電子分音器, 大致由65~80Hz切割成兩個頻段, 再傳輸給重低音Line-In與2聲道的擴大機,
    這能銜接最完美, 但要有台好的電子分音器, 還要懂得分音
  2. 訊源/前級輸出後, 接到重低音Line-In, 再由重低音的Line-Out接到2聲道的擴大機,
    這最容易了, 其2.1的2聲道聲音也不會打折扣, 缺點是可能銜接的有部分重疊頻段
供參考

空間大作戰

參考... 這幾篇寫的夠完整了

空間大作戰

音響擺位八法簡介

平凡人音響迷哲學

空間的影響非常大, 有人說器材佔7分, 空間佔3分,

再棒的器材, 如果空間完全搭配不上, 那也是廢材

我把一些經驗一一列出來

1. 根據空間的大小, 才能決定適用的喇吧,

如果那空間對那喇吧太大了, 聲音就會沒力, 太小就會迴音碰碰叫, 低音散不掉

2. 房間最好是長方形的, 喇吧放於短邊的那一面

3. 在大多數人的房間狀況下, 喇吧放在左右牆腳,

距離後牆以及左右牆50cm~150cm, 人距離喇吧150~250cm

喇吧正面朝內角度, 約10~15度, 以提高音場

4. 喇吧後面放置擴音版, 喇吧那面的牆腳放置擴音柱, 左右牆壁放置CD櫃, 書櫃或衣櫃,

喇吧對面牆壁放置床, 衣櫃, 或是沙發

喇吧後面的牆壁沒辦法放擴音版時, 也可以考慮CD櫃, 凹凸有致的木板裝潢, 或椰纖壁布來達到類似擴音版的效果

5. 喇吧要放在堅硬的地板上, 花崗岩, 喇吧架也可以,

盡量不要放在桌子或櫃子上, 要不然就墊個喇吧墊或小硬木塊墊, 3塊排成三角形, 多多少少都可以改善低音

也不要放在架空的木板上, 也就是說放喇吧的房間不要裝潢隔空木板, 會明顯讓低音變弱許多

6. 左右空間盡可能一致

尤其是喇吧的左右後方, 假如不一致, 就會感覺音源偏向一方
 

往往受限於環境, 沒辦法做到完美, 就盡量了...

2007年4月21日 星期六

喇叭網罩

喇叭網罩用途是來保護喇叭單體, 但會讓聲音比較亂, 聲音沒這麼清晰乾淨
因此除非是覺得高音太突出, 大多狀況是將網罩拿下來

羊毛氈也可以讓高音變得較柔軟, 罩在喇叭外, 高音單體上, 視效果來決定覆蓋罩住的面積

購買好音樂的地方

音響是肉體,音樂是靈魂, 一定得要有些好音樂!
推薦一些購買音樂的好地方

1. 店面


2. 網路

擴大機的功率超過喇叭規格

有時會出現擴大機的功率, 超過喇叭規格的搭配
譬如喇叭標示建議承受功率是1~100W, 但搭配的喇叭是150W

這倒不用擔心, 在擴大機輸出功率超過100W之前, 耳朵就先受不了,
只要記住開機前的音量控制, 盡量轉小一點, 甚至逆時鐘轉到6點鐘方向
就不用擔心發生功率過大的問題

選擇電源線插入電源排插的位置

基於數位與類比分開, 以及器材用電量的考量, 來決定插入位置
舉例2種常見的狀況, 譬如這時有LCD TV, DVD-Player, CD-Player, DAC, 前級, 後級, 多聲道解碼擴大機, 重低音喇叭, 這是在客廳電視櫃的狀況


第2種是在房間, 一邊是PC等相關配備, 一邊是音響喇吧等配備, 基於使用方便原因, CD-Player放置在PC旁邊, PC或CD-Player拉數位線至DAC,
或是將CD-Player放置DAC那端也行
做參考

好聽的音樂就是真實的音樂?

用來表達的兩種複製方式

一堆攝影師去拍照大自然, 原來是類比的資料, 如何用失真的複製呈現, 精準的表達出傳神的效果
或是用意象畫來表達大自然, 失真過多, 但仍很美

追求的表現方向不同,
音響這方面, 由於技術是用科技的產物來表達自然藝術, 而不是用人文的手法,
其配備都有規格, 以及用測量儀器去測試分析, 因此大多人還是以前者為思考出發點
為了達到現場無失真的歌唱演奏,
先以真實聲音為目標
再以個人口味做調整

但往往玩家的選擇是顛倒過來, 先以個人口味為目標, 甚至拒絕接受真實的聲音
譬如某樂器就是高音很尖銳, 聽到音響演奏那樂器時, 出現尖銳聲, 認為不及格,
或某樂器的聲音很清脆, 當音響演出時, 就認為不厚實沒味道, 達不到標準

於是...
難有機會聽到無擴音放大的演唱會, 但演奏會卻是很容易
因此建議多去聽聽現場演奏, 或是群雄齊聚一堂的飯店音響展做完整的比較參考, 來建立自己的正確標準!

如何整理配備後面的一堆線材

電流在傳遞時, 會產生干擾的電磁波, 就算在怎樣遮蔽, 也不容易完全不受干擾
基於這個考量, 配備後面的左右聲道訊號線, 電源線, 喇吧線等等, 是彼此距離越遠越好

無奈是不易辦到, 就記住不要互相綑綁整理,
是弄得越亂, 或垂直讓兩線呈十字而不是平行, 線材彼此的觸碰點越少越好

2007年4月20日 星期五

XLR平衡端子腳位

XLR平衡母座端子有標上1, 2, 3, 各代表GND, 正極, 負極,
現在問題出在於歐美日標準不一樣
也就是說使用歐美與日本的機子, 在接平衡時是正負會顛倒

正負顛倒還是會有聲音, 只是效果會略有不同

歐美機器都是1.GND 2.正 3.負
日規機器往往是1.GND 2.負 3.正

因此在不確定的狀況下, 建議問問代理商或看說明書
要是真的出現這種顛倒的搭配, 建議弄組正負顛倒的平衡線

幾種影像傳輸端子之簡單比較

幾種影像傳輸端子

常用視頻界面S端子、DVI、色差、RCA端子、HDMI解釋

優先選擇就是HDMI > DVI > 色差 > S端子 > RCA端子
DVI與HDMI皆是數位傳輸, 效果是最好的,
使用到色差與S端子, 效果已比RCA好很多了

聽音樂有需要這麼強的低音嗎?

單體的尺寸越大, 低音的量才會越強, 聲音也才能越低
重低音喇吧的低音單體, 常見的在8~16", 但是許多2聲道喇吧, 低音單體也只在6~8"
這樣不就表示低音不足了?

實際上我們聽真人歌唱, 沒有辦法到這麼低沈的聲音,
即使是現場演奏鬼太鼓等, 到達30"的大鼓,
你會發現其最強的低音表現, 最讓人覺得好聽的部分, 不在於量, 而是那種速度彈性, 結實感與真實程度,
原以為被低音轟一下, 耳朵就受不了, 但卻是非常悅耳, 很有耐聽的魅力
聽完整場演奏會, 不會有耳鳴等不舒服的問題
這才是低音的王道

追求衝擊的量感, 比較適合看電影

為什麼燒錄的音樂CD效果比較差

不禁讓人懷疑, 為什麼燒錄的方法不同, 燒錄的音樂CD其效果會有差?
這很簡單做測試, 弄個美日歐等高品質製作的音樂CD, 與其燒錄好的做比較,
很容以就能分辨出, 燒錄的片子, 其聲音會比較乾澀

原因是出在燒錄的問題, 沒辦法將資料刻痕燒的又深又準,
使得音樂CD在讀取時, 會造成jitter誤差

這時會問, 那轉成wave檔案, 在由電腦硬碟讀取, 轉給音效卡進行播放, 不就好了?
但音效卡本身卻有其他一堆問題, 譬如嚴重電磁波干擾, 沒有很好穩定的電源供應, 其數位處理的電路太密小, 難做很好電路設計或難放進好的電子材料, 等等問題
使之電腦播放wave的效果, 明顯不如高檔唱盤或轉盤播放CD

左右聲音不平衡

這是常發生的狀況, 覺得左右音量不一樣, 或是覺得發聲音源不在中間
以下是幾種可能的原因

  • 左右聲道的訊號或喇吧線不等長,
    但能聽出來的除非是金耳朵或老玩家, 只差一點長度下是很難辨別
  • 器材電子零件的誤差
    這是很難避免的, 每個零件都有誤差範圍, 導致效果不同... 除非其中的重要零件都有做配對, 但這樣的成本高很多, 通常只有高檔廠機才會辦到
  • VR音量控制器老化, 或左右聲道組抗比例不相等,
    老化或較低檔的VR, 在clock 8之前或clock 3之後, 就會有左右音量不相同的問題
  • 左右空間不對稱, 或聆聽位置不在正中間
    這是最容易發生的問題!
    譬如右邊空間較開闊或有門, 那會覺得左邊比較大聲, 音源也會靠近左邊
想要做到左右均衡一致, 並不太容易...

踢屁屁 低頻振動器

重低音一向是令人又愛又恨的東西, 一般隔音裝潢可以有效檔掉中高音(完全隔音手冊),
可是對於卡拉OK或電影的低音卻一籌莫展 (一般兩聲道的音樂低音, 是大多鄰居都還可以接受)
要是能做到有效隔絕重低音, 得要有專業視聽室的隔音水準, 幾十萬是跑不掉的

於是有了這種配備
「踢屁屁」低頻振動器
達到類似的效果, 又不用擔心吵到鄰居

親身體驗過一次, 個人覺得是聊勝於無啦...

2007年4月19日 星期四

喇吧的種類與用途

人耳能聽到的頻率大約是18~20kHz, 一般喇吧也落在這個範圍,

有些是先天設計不同, 有些是功能不同, 大致是

  1. 超高音喇吧, 頻率大概是5k~40kHz, 超好推, 所以不能承受起一般power amp的功率, 得接到pre amp或是再補個消耗功率的電路, 大多聲音是人耳聽不到的, 但會引起某種堂音或共鳴聲, 達到更好的臨場感
  2. 分音域喇吧, 頻率大概是20~25kHz, 是否好推就看設計了... 就是我們看到的大多數喇吧, 具備多個單體, 訊號進來後, 透過分音器電路, 將訊號處理後轉到負責不同頻率的單體去
  3. 全音域喇吧, 頻率大概是30~20kHz, 只有一棵單體, 非常好推, 但音域較小, 上下延伸度不夠, 動態也不會這麼強, 當然價格也便宜許多... 中頻表現最強
  4. 號角喇叭, 外型像一朵喇吧花, 非常好推, 以動態, 臨場感與厚實感的表現最傑出, 有如現場演出一般! 不過不見得每個人都喜歡那種厚實, 細節定位差, 所需空間也要很大, 因此玩得人不多
  5. 重低音喇吧, 頻率大概是18~200Hz, 一般只有玩劇院組合才需重低音, 聲音沒方向性, 通常置放位置在左前方
  6. 中置喇吧, 50~20kHz, 負責劇院之人聲
  7. 後置喇吧, 負責劇院之後置聲音, 因此許多反應快, 動態大, 解析高的小喇吧都拿來使用了
做參考

EMI/RFI夾式濾波器

用來過濾數位資料的高頻雜訊, 可讓聲音更乾淨
只要是數位資料線都可以使用, 不管是Audio or Video
仔細看, 往往VGA或DVI影像線材, 就已含了一顆這玩意

使用方法很簡單, 就是打開後將線含入, 在壓緊, 就像燒餅夾油條一樣
到底有沒有效呢? 建議可以弄一兩顆來試試, 滿便宜的, 一些電子材料店或拍賣網也買的到

EMI/RFI夾式濾波器

使用電腦做播放訊源

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迅速, 可以輕易儲存大容量的多媒體檔案, 數位處理也不輸給一般低價位CD-Player或DVD-Player
加上方便使用的需求, 一顆400G硬碟約可儲存無失真壓縮CD 1200張
因此越來越多人使用電腦做播放訊源

這篇來討論介紹,

  1. SqueezeBox 3, 設定
    客廳不適當置放HTPC時, 有種折衷的辦法是使用這台配備, 方便讀取播放房間電腦的音樂檔案
    Transporter, 忠實傳輸音樂之美的新世代訊源
    這台更直接了, 連同DAC的功能也整合進去, 雖然要價不低, 可是在美國音響雜誌的評價中, 不輸給其他價格高達5~10萬的DAC廠機配備
  2. 架設HTPC, 請先閱讀這篇選擇自己的HTPC (Home Theater PC)
    可以用foobar2000播放器
接著使用音效卡或SqueezeBox 3的數位輸出, 接上一台DAC, 就可以得到相當好的效果
即使PC距離喇吧的位置長達3~5m時, 可以採用數位平衡輸出, 仍可使用電腦做播放訊源

無線選台器以及無線數位電視DVB

現在啥都搞無線了
這在來講兩個無線視訊設備

無線選台器
在老公寓或透天, 想要置放多台電視看第四台, 可能沒有做暗管拉電視線, 拉明管又醜,
於是可以考慮使用免拉線的無線選台器,
這像是無線室內電話, 分成子母機,
外面拉入的第四台線接入母機, 這樣在無線範圍內, 子機就可以看電視了

無線數位電視DVB
偏遠地方, 或不願拉第四台, 或想到處移動都可以收看電視節目, 就可以考慮無線數位電視DVB
有十幾個免費頻道, 畫質也比傳統類比無線台好
可參考這邊的資訊 台灣數位電視委員會

無線數位音訊廣播 DAB

傳統的FM Radio還沒陣亡, 隨著科技又發展出網路Radio, 以及無線數位Radio DAB(Digital Audio Broadcasting),

DAB的優勢在數位傳輸, 減少失真, 效果比傳統Radio好很多,
音質接近CD, 也沒有干擾雜訊, 還提供播放內容的資訊,
缺點是某些區域還收不到或可能收訊不良

建議想聽好聽的Radio, 可以嘗試看看, 現在一台接收器不貴

是否要更換高檔保險絲?

最好的保險絲就是沒有保險絲,
電力在經過細保險絲時, 其效果多少會扣點分
但為了在輸入電力異常時, 避免造成更大的傷害, 必須要用保險絲做個保護

至於是否要更換高檔保險絲?
建議是更換有廠牌的即可, 大約是$25~40慢融型, 譬如常見的BUSS, 不建議去換發燒級的
原因是影響不大, 而且保險絲太過強調聲音效果, 就失去其保護的穩定性

2007年4月18日 星期三

如何燒錄好聽的音樂CD

先選好空片, 建議是12~24低倍速空片, 但可能較難買, 只能選48~52高倍速空片,
接著是材質, 有分水藍和白金, 針對燒錄音樂CD, 水藍的效果比較好, 但白金的壽命比較長
太便宜的空片不會好, 所以要就買高價位的
選用CDR, 不要使用CDRW或DVD空片

接著選燒錄機
台灣的低價燒錄機, 效果已成長到很強了, 所以可以用
最強的是錄音室用的音樂燒錄機, 這貴又少見就不考慮
燒錄時, 假如是12~24低倍速空片, 請選擇4倍速度燒錄
假如是48~52高倍速空片, 請選擇24倍速度燒錄

使用電腦燒錄機做燒錄, 一定要先轉入硬碟, 不要碟對碟燒錄
可以使用EAC, 設定參考
可使用nero做燒錄軟體

2007年4月17日 星期二

如何判斷是哪台配備損毀或線材沒接好

一旦發現聲音出問題時, 可以依序根據這些步驟作檢查

  1. 先將所有配備關機, 在依序打開, 看有沒有聲音以及哪台配備是否沒亮電源指示燈
    若電源指示燈沒亮, 請檢查電源線是否插好了
    接著檢查保險絲是否燒毀, 若燒毀請更換後再次檢查
  2. 檢查訊源是否有輸出音樂資料, 全部關機後, 更換訊源, 譬如DVD-Player, 或檢查電腦音效卡設定, 再行測試
  3. 要是左右聲道都沒聲音, 請先檢查以上步驟, 萬一都正常, 再依序更換以下配備做檢查
    • 後級或綜擴
    • 前級
    • 喇吧
  4. 若是懂些電子觀念, 請用電表測量每台配備, 每聲道的輸出直流, 高於200mV就不正常
  5. 假如僅某一聲道沒聲, 請關機後, 重新檢查訊號線是否鎖緊了
    接著請依序根據以下步驟, 交換左右聲道的喇吧線與訊號線
    • 喇吧線左右交換後, 出聲聲道仍一樣, 表示問題在喇吧
    • 前級至後級的訊號線左右交換後, 出聲聲道仍一樣, 表示問題在後級
    • 訊源至前級/綜擴的訊號線左右交換後, 出聲聲道仍一樣, 表示問題在前級/綜擴
    • 假如以上都沒問題, 問題就在訊源上
  6. 喇吧聲音沙啞, 大多是線材沒鎖緊, 較少可能是喇吧單體損毀

請人幫忙做檢查時, 可以先進行以上步驟, 以達到快速修復

全音域喇吧與分音域喇吧, 電子分音

先談一下分音域喇吧與全音域喇吧,
差別就在一聲道全音域喇吧只有一顆單體, 優點是沒有音域銜接造成的凹陷問題, 沒有聲音少一個區段的感覺, 中頻聽歌表現通常很不錯, 需要瓦數小又非常好推
缺點是動態較小, 高低音延伸較差

分音域喇吧使用許多顆單體, 每顆單體負責的音域不同, 會造成音域凹陷問題, 優點是高低頻延伸好, 動態好, 可以說是分工合作的結果
凹陷問題通常要高檔喇叭才能解決

分音域喇吧是透過分音器, 將聲音分成好幾個不同頻段, 在傳給單體播放,
因此除了一般的一台擴大機推動一組喇吧之外, 或有左右喇吧各用一台獨立的擴大機去推, 稱為mono-mono, 可以將左右聲道的供電分開, 彼此較能隔離不彼此干擾
甚至還可以針對中高低音不同的需求, 使用多台擴大機去推動, 等等發燒玩法

更徹底的想法是, 為什麼聲音要放大後才進行被動分音, 何不如在訊源至擴大機之間, 資料源頭那邊做主動電子分音? 之後再用多台擴大機去分別推動高中低音, 此時也不用分音器了
其優點如下

  1. 減少被動分音的功率消耗
  2. 可以容易的做分音頻段調整,
  3. 小訊號較能很乾淨的分音處理, 使之更好聽
缺點也不少...
調整不易難度高,
要多好幾組的擴大機, 價格很貴
針對某喇吧做的調整, 不適用另一套喇吧,

所以看看就好了... 只有專家才玩得起, 但要到達頂級hi-end, 只有這條不歸路了

2007年4月16日 星期一

駐波的處理

駐波, 顧名思義, 就是駐留在牆角, 散不去的某頻段音波, 聽起來是轟轟散不去的低頻聲
可用EQ(Equalizer)等化器去調整音頻強度, 藉此降低那駐波, 這是調整音源資料的處理作法, 這是聲音專家的玩法了

可用其他一些輔助家具置放在牆角, 來降低駐波強度
譬如書櫃或CD櫃通常很有效(要裝滿書或CD才有效啦)
使聆聽空間的擺置亂一點

置放擴散版在喇吧後面與牆角,
或放置厚圓紙筒, 釘圓弧狀木板或一般厚木板至牆角, 使牆角不成為90度垂直
(還有一些較不美觀的招數, 譬如棉被, 水桶等等)

但以上方法只能改善, 卻很難根除
要是試了還不能接受, 就將喇吧移位看看,

仍沒辦法, 或不允許那樣的移位位置, 就表示您的空間養不起這個系統,
改用低音較弱的擴大機, 甚至換個對空間要求小一點的喇吧

再參考這兩篇
受40Hz駐波的影響嗎?
解決中低頻駐波的方法

器材的壽命和保養方法

請先參考這篇使用注意

這篇來講些器材的保養
理論上電子零件都有壽命, 譬如電視機, 電腦等等, 用幾年後就會損壞

通常hi-fi音響用的電子材料都比一般家電好, 但最好能在良好的環境與適當的使用, 使之永永久久不用維修

如何長壽

  1. 避免放在潮濕, 密閉不通風, 硫磺氣, 陽光直射, 空氣很髒, 或溫度超過40度的環境,
    所有電器都沒辦法長壽
  2. 沒使用就不會損壞? 很意外的不盡然, 譬如電解電容這零件太久沒使用, 其耐用度與容值會大幅衰退導致損壞, 因此像前級或訊源等較不耗電的配備, 沒使用時不一定要關機
  3. 電壓要介於108~115V之間, 高於120V可能會損壞配備, 這是電器耐壓問題了
個別配備要特別注意之事項
  • CD-Player, 讀取頭是有壽命的, 現在新一代設計都可以應付燒錄片, 盡量少拿嚴重刮痕的片子來使用
  • 晶體擴大機, 為了省電, 沒使用時關機後級/綜擴, 晶體前級倒是可以不用關
  • 真空管擴大機, 沒使用時就關機, 真空管有使用壽命
  • 喇吧, 喇叭單體凹陷或破洞, 幾乎只能做單體更換了, 因此請盡量別觸碰單體震膜
  • 可用專門擦拭LCD TV螢幕的拭鏡布, 來擦配備機殼或木箱

2007年4月14日 星期六

使用水平儀來保持配備的平衡置放

上圖是turntablebasics的水平儀

讓CD-Player承軸能平均支撐住轉動的碟片, 除了能更準確讀取, 還可以增加承軸使用壽命
因此除了CD-Player外, 也建議內含硬碟的電腦, 也水平置放
也有許多人要求喇吧達到水平置放

這時候就需要水平儀這個工具來做輔助,
便宜十字水平儀只需幾十元, 專業用途的也很貴, 建議便宜堪用即可! B&Q就有賣
再用木片, 紙片, 錢幣墊在下面做調整

某些配備下方, 通常是喇吧或CD-Player, 有可調整的金屬錐(也算是一種角錐), 可以靠轉動它調整高度, 來達到水平

去除端子氧化

氧具有腐蝕性, 造成金屬表面氧化, 破壞其導電性
所有配備或線材的金屬表面都難逃魔爪, 但已接銲的金屬, 受影響沒這麼深
一般影響最明顯是可活動式的線材接觸端, 尤其是訊號線與喇吧線

於是做到預防與治療

  • 預防: RCA/平衡插座的保護套, 有分金屬與塑膠的套子
  • 治療: 去氧化的日本魔術擦, 摸起來像海綿, 橡皮擦一樣的使用方法, 擦沒幾下就出現金屬光澤

玩家還可以拆開機器, 用吹風機將所有金屬面堆積的灰塵給吹一吹, 聽說也有效

管後級的喇吧端子不要空接(空載)

管後級的喇吧端子空載, 會造成其"輸出變壓器"囤積接收的電力, 無法輸出,
輸出變壓器次級線圈會產生像電感放電一樣的動作, 最後過強的電力超越輸出變壓器之負荷, 將線圈絕緣漆給燒穿, 其輸出變壓器就毀了

繼續講壞話...
個人建議是非玩家, 不要去玩管後級, 因為大多管後級都有低音偏弱的問題, 推力不強,
當管後級管子壽命明顯比管前級的管子還短, 管子壽命到期後, 換管子的價格又貴,
管後級外露的管子很燙, 容易燙傷

如何處理嘶聲或哼聲

音響會在停止播放後, 發出嘶聲或哼聲, 甚至是仔細聆聽也聽的見
這是很惱人的事

通常在距離喇吧30cm之外聽不見就不錯了, 50cm也還算及格, 根據不同喇吧或耳機的效率與組抗, 嘶哼聲表現會不同,
但要零嘶哼聲, 可真的得碰運氣了, 怎說呢?
再好的配備, 碰到髒的電源時, 都很難沒嘶哼聲,
根據經驗是, 除了機內的處理非常很重要(若不是組裝玩家就難處理),
還得靠一些經驗來判斷, 快速抓出問題所在

  1. 有很乾淨的電源, 不要跟其他家電混用電力來源
  2. 數位類比配備也不要混用電力來源,
  3. 不要使用日光燈
  4. 管機常有一點嘶聲, 無解...
要是都做到了還是有明顯嘶哼聲, 再由一些方法來判斷配備哪出問題了,
首先抓出是哪台配備造成的
  • 將所有配備關機, 接著只啟動後級或綜擴, 若沒嘶哼聲就是訊源或前級出問題,
    否則就是擴大機出問題
  • 若有就再關機, 接著啟動前後級, 若有嘶哼聲就是前級出問題
  • 通常機器若沒損毀, 就是前級或綜擴出問題的可能性較高
  • 轉動VR(可變電阻, 音量控制器)時才有嘶聲, 那是VR老化或是VR沒有接地
接著幾種損害狀況提供參考
  • 嘶哼聲都不小, 有可能是接地的問題
  • 要是嘶哼聲會隨著VR音量越大而越大, 那通常是某些被動元件老化了(譬如濾波電容), 或等級太差, 要換掉
  • 換個喇吧就沒嘶聲, 可能是單體損毀... 但機會應該不大
  • 訊號傳輸中途受到雜訊感染, 可能是沒做好與電源的隔離, 遭到交流電的污染, 要重佈機內訊號線
有時很難判定原因, 總之, 不太容易處理嘶哼聲, 要是才一兩千元或使用太多年的產品, 就乾脆升級不要修啦

接地處理

大置接地作法是走電源地線(Ground), 最後全部地線接到打入地底的金屬樁, 還需佈下地網
詳細布置過程很麻煩, 請參考 防雷與接地工程概要
台灣建築約6F以上的華廈或大樓有做防雷擊的接地

但可能基於佈線成本, 就沒拉電器用品的地線,
許多家電使用2 pin的電源頭, 本身也沒有地線的設計...

先天不良只好採取彌補, 有幾種方法作參考

  1. 拿根金屬導電釘子, 打入壁插的牆壁裡面, 壁插的地端拉地線至那釘子, 於是那個壁插就有接地
  2. 在窗戶的金屬框架打個小洞, 壁插的地端拉金屬線至那個小洞並綁緊
    這兩種作法都算是聊勝於無...
  3. 弄個接地盒, 某些廠商有出這種電源處理配件, 當然比前兩者有效多了, 只是價格不便宜, 而且一樣只能應付一個壁插, 或一個排插
  4. 前面的方法又貴又麻煩, 最簡單的還是配備本身的電源地端, 直接拉個接地線到金屬機殼去, 許多配備都這樣做
除了氣候太潮濕外, 水/中性線(Neutral), 火(Line)線接反也會有漏電的可能
建議買支驗電筆來給家裡壁插大體檢一下

單獨觸摸水線是不會觸電, 火線的插座孔通常比水或地小

single/bi/tri-wire 喇吧線接法

現在大多喇吧是分音域喇吧
同時使用許多顆單體, 每顆單體負責的音域不同

因此常見有三種喇吧線的接法,

  • single-wire, 一條線通吃
  • bi-wire, 高音與中低音
  • tri-wire, 高音, 中音與低音
針對不同的音域需求, 可以用不同喇吧線去調音, 更強的是用多台amp去分別推高中低音
這是發燒友的玩法了

要是你的喇吧線只是single-wire, 搭配上bi/tri插座的喇吧怎麼辦呢?
這時可以用喇吧跳線, 將所有喇吧+端子接起來, 所有-端子也接起來 ,
這時只要接到一個喇吧+端子, 就形同所有喇吧+端子都接上了,
-端子那也比照辦理
注意: 喇吧跳線不要從+端子接到-端子, 會燒amp

至於高中低音那個比較重要呢? 個人認為優先順序是中>高>低, 因此接線時,
優先以這個順序去接, 先接中音端子, 在接高音, 最後接低音

以這圖做參考, 以上是最常見的幾種狀況
黑線與白圈圈代表負線與負端子, 紅線與紅圈圈代表正線與正端子, 棕線是跳線

某些喇吧是多顆單體, 怎麼只有一組喇吧端子輸入, 是為了省麻煩, 喇吧內部就做好跳線了

喇吧之反射孔

大多喇吧都有一個箱體孔, 有些在前方, 大多在後方, 主要功能是加強低音下潛程度與量感效果,
因此所需的擴大機功率也不用密閉式喇吧這麼高, 也就是這原因, 現在很少有密閉式喇吧了
但反射孔會讓低音解析與速度稍微打折扣, 密閉式喇吧對於置放擺位也較容易

根據這個目的, 所以通常反射孔位置不會面對人耳, 而是在於喇吧偏中下方的位置,
後置反射孔, 建議喇吧距離後牆有50cm以上的距離, 以沒有駐波為原則
前置反射孔, 對於後牆距離的要求, 會比後置反射孔來的寬鬆, 仍一樣要求不能有駐波

大多反射孔都是用塑膠圓柱來通喇吧裡外
但更好的是用防水, 很厚的紙板, 來達到效果要求

如何分辨左右喇吧?


喇吧到後, 兩隻喇吧長的大同小異, 這時如何判定左右?
有時喇吧機體上就有標示left左/right右, 但有時又沒有
通常是高音單體(最小單體)靠內側, 如上圖所示

也有喇吧是高音單體置中, 那就左右無所謂了

2007年4月13日 星期五

保持防干擾的乾淨電源

請先參考這兩篇文章


電源專線
壁插與電源排插

從頭說起... 電從發電廠出來後, 維持很高的電壓, 接著到您家附近的變電所與變電箱, 轉成220V的電力在傳輸到您家,
還要與鄰居共享電力, 彼此造成電力干擾...

因此認真講起來, 該要從頭到尾要保持乾淨的電源, 最好自己弄個發電機啦!

但實際上, 越末端的影響越大, 所以只要顧好您家裡的電力相關系統與配件, 效果就很不錯了!

大概記住幾個事項, 就能達到電力的環境要求, 讓聲音更好聽之外, 也減少嘶哼聲
1. 電壓方面, 一般電壓在108~115V之間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遇接近115V越好, 不過這跟環境有關, 難去做加強...

2. 不要使用日光燈

3. 盡量能獨立音響的電力供應, 也就是除了使用專線外, 提供音響所使用的壁插或排插, 不要給其他家電用品或電腦使用

4. 數位與類比音響配備電源系統要盡可能分開, 以減少干擾

老話一句... 做多少算多少

為什麼會聽到Radio廣播收音機的聲音?

不知有沒有被遇過, 聽的是CD唱片, 在停止播放時, 竟然出現廣播電台的聲音, 嚇死人

安啦, 這一切都是訊號受到廣播電台干擾所引起!
訊號線徑很難做到完全的防干擾, 當附近有廣播電台時, 感染雜訊, 在經過前級放大
於是就有那怪聲音了...

可以用幾種方法來解決,
1. 數位音量控制直入後級
2. 被動前級
3. 訊號輸出接地, 或降低輸入組抗, 這算是電路技術了

但這些作法多多少少都有點副作用, 因此可以衡量那一點點怪聲的音量, 以及出現的機會多寡, 來決定是否能接受了

2007年4月11日 星期三

常見的線材材質

材質與導電性:
以材質導電性來說, 排列如下
銀>銅>金>鋁, 銠又在鋁之後

既然如此應該都用銀線阿,
原因在於銀線材質很貴阿, 於是以其次的銅線為主
接著是銀線, 銅鍍銀, 銅鍍金, 銀鍍金等相關材質的配件或線材

從集膚效應的考量來出發, 線材在導電時, 越靠近外緣表面, 越容易移動, 於是傳輸份量越高, 尤其越高頻越明顯,
從這角度出發, 權衡成本與結合銅銀彼此的優點, 於是就有銅鍍銀線這樣的產品,

相反的, 從抗氧化為出發點, 是考量到銅銀會受到氧化影響, 大幅衰減其效果, 於是反而取導電性次等, 能抗氧化的金, 鋁與銠材質,
但不知原因, 通常只有低檔端子會使用鍍鋁用來抗氧化

口味大致如下, 各家產品又有相當差異, 僅供參考
銅, 較厚實有味道
銀, 高解析高質感速度快, 偏單薄
鍍銠, 接頭耐磨性最佳
鍍銀, 解析度較高
鍍金, 口味較溫和

純度:
評量線材好壞, 還有個重點是純度, 由百分比有幾個9來標記, 譬如99.5%就是2N, 99.997%就是4N,
以下大致是常見的幾種線材歸類, 以純度範圍作區別,

電解銅 2N, 一般用的便宜線材
OFC無氧銅 2N~4N, 有提煉過, 讓純度提高
OCC單結晶 4N~6N, 可以讓一個金屬結晶長達數百公尺, 通常效果都很不錯, 詳細介紹可參考此 PCOCC
超高純度材質 8N?, 國家級的測量儀器都沒辦法測到8N, 但通常敢標上8N, 或許有廠商獨特的測量方法, 效果與價格也不平凡

至於還有LC-OFC, PCOCC是再進一步改良的技術,
目前音響大多使用金屬材質是以OFC為主, OCC為輔, 純度範圍3N~6N

干擾隔離:
PVC, 最常見的合成絕緣材質
鐵弗龍, 絕緣介質除"真空"外, 最好的就是鐵弗龍, 而且又耐高溫, 只不過較貴也偏硬
金屬隔離, 使用金屬網包在最外層, 大多是為了減少電磁波干擾, 甚至就直接做地線, 某些高檔線還做多層金屬隔離

喇吧線與電源線, 常沒看見隔離材質, 原因是其流經的電壓與電流都不小,
外界的電磁干擾影響, 相較之下很小了, 於是就少了這個隔離

蕊(芯), 多蕊, 或單多互絞:
到底是單還是多蕊好, 各有評價,
, 傳輸速度較快, 低音較衝, 定位與音場較好, 結實有力
多蕊, 集膚效應可讓傳輸電流量較高, 高音較好, 量感較多
單多互絞複合線, 既然單多蕊線材各有優缺點, 那就彼此互絞, 滿足所有需求!

大多廠線是以多蕊為主, 除效果的考慮外, 單比較容易因反覆凹折而斷開, 太粗的線, 3.0mm以上沒辦法使用,
通常是電源線, 接地線或數位影音線會考慮使用單

編織方法:
最後介紹一下編織方法, 作用是為了減少傳輸干擾, 抵銷電抗與衰減,
最簡單的是每個單位長度內, 使用互絞或辮子綁法, 根據編織密度會有不同的效果
每種廠線又有自家的獨特編織方法, 來達到要求效果

各種線材端子的差異以及如何使用

端子的等級, 除了本身的材質外,
還有線材與端子, 端子與配備的插座, 這之間的密合度
端子的耐用度等等這些條件都要考慮進去

RCA訊號線

  1. 直入, 便宜的紅白端子就屬這種類型, 缺點是沒辦法鎖的很緊,
    但Canare有設計一款直入訊號端子, 可以免去焊接線材, 以減少耗損, 請參考
  2. 自鎖式, 如下圖, 先朝外轉鬆, 插入後, 再朝內轉緊, 大多廠牌RCA頭都是這種款式
  3. 鎖環式(locking collet), 與自鎖式是相反的設計觀念, 先插入再鎖緊即可, 多了個優點是金屬殼不會脫落, 鎖緊的程度不會輸給自鎖式
    但為什麼這種款式比較少, 猜想可能跟專利有關?


喇吧線
  1. Y端子, 好處是與金屬接觸面積大, 又能鎖的很緊, 缺點是比較不好鎖, 某些大型Y端子沒辦法鎖進某些喇吧

  2. 香蕉端子, 好處與壞處與Y端子顛倒,


    現在有出現改良的波浪型香蕉端子, 能提高緊密度, 但插拔許多次後, 仍然逃不掉變鬆的命運

    後來出現這種改良版, 叫做槍型, 可以增加線材與端子的接觸面積
  3. 裸線, 好處是省下端子的錢, 好插拔, 接觸面積又大, 最便宜大碗的玩法
    壞處是線端不加上烙錫的話, 時間久了會氧化, 加上烙錫又讓聲音打折扣...
    某些老舊或低檔的喇吧與擴大機, 其喇吧插座只能支援裸線
其他
  • 至於AES/EBU平衡訊號線頭, 光纖, BNC接頭款是就固定一種而已, 就不再多介紹
  • 數位線所使用的RCA頭是75歐母, 平衡頭是110歐母, 購買時要特別注意... 但是市面上所購買之大多RCA頭是90歐母
  • 電源公母頭的設計也很多種, 但差拔方式都一樣, 也不在此多著墨
  • 提醒, 拆卸任何線材, 請握住線頭來施力, 不要直接拉線, 避免斷線

2007年4月8日 星期日

喇吧架

喇吧架是給書架喇吧使用,
因為喇吧最好的置放高度, 是高音單體(通常是最小的那顆)與人耳平行, 才會達到最佳效果,
但放在一般的書桌或櫃子上, 無法有效壓抑其單體震動, 導致低音與鮮活度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需要好的喇吧架來做改善

一般有兩種款式, 分別是木製與金屬製, 口味不太一樣, 可是重量是越重越好
金屬喇吧架的腳柱是中空的, 還可以填入小鋼珠, 來增加穩定度, 可以再倒出來減輕重量, 方便搬動

2007年4月7日 星期六

LP黑膠唱片與DAT磁帶

有一個古董級的音樂儲存媒體還沒有遭到淘汰, 就是LP,
此LP非LP啦 ^^

它的缺點很多, 舉列如右:新的音樂很少出LP唱片了, 不好購買, 保存不易會發霉, 唱片很大張, 儲存容量不大, 不能任意選曲, 會磨損, 越聽效果越差, 甚至有所謂的炒豆聲

缺點這麼多, 那為什麼還有人繼續用這種唱片!?
原因是它是直接儲存類比資料, 少了CD使用數位類比轉換之間的一堆資料損失, 所以CD再高檔都很難達到那個接近原味的境界, 聲音的醇真, 以及那種高音的美
根據經驗是10萬等級的CD Player, 很可能效果還難追上2萬元的LP Player

更絕的是直接聽錄音室母帶, DAT複製磁帶, 完全沒有轉換, 徹底的100%原味, 但問題是很難買...

一台擴大機可以同時推多台喇吧?

盡可能不要這樣做, 因為每組喇吧的組抗與其特色皆不同, 以及併接造成組抗太低, 這樣做可能會造成擴大機的燒毀

一台擴大機的一組輸出端只能拉一條線去推一台喇吧, 絕不能
一組輸出端拉多條線去推多台喇吧

多聲道擴大機能接多組喇吧, 是因為有多組擴大機模組, 有多組聲道的輸出, 每組聲道也只能接一個喇吧

另外提醒可能犯的錯誤: 後級上電後, 絕對不能正負碰觸短路, 以避免配備燒機。因此強烈建議要插拔任何線材前, 請先將擴大機的電源關閉

擴大機有什麼附加保護機制?

1. 緩開機:由於後級具有大電容, 導致剛開機充電時有強大的脈衝電流, 導致容易傷害其電子零件壽命,所以需要搭配此緩衝開機, 讓電流逐步輸入, 通常延遲約7 sec

一般訊源或前級之前的配備, 或小瓦數後級, 其濾波與變壓器滿小的, 所以稍好一點的零件就能承受住開機脈衝,

2. 延遲輸出:真空管前級在剛啟動時, 管子仍屬不穩定狀況, 導致輸出直流過高, 因此通常在在開機後的20~60 sec停止訊號輸出

3. 喇吧保護器:偵測直流輸出, 當輸出超過負荷時, 就切斷輸出, 這樣即使是後級損毀也能不傷及喇吧

以上功能皆是不得不為的保護機制

但一般電腦喇吧內置的擴大機, 或是耳擴, 並沒有延遲輸出等保護設計, 導致剛開機時, 會有波或碰一聲... (這也未必一定傷喇吧, 需要測量輸出其電壓)
所以建議, 這些配備在開機之前, 先將音量轉到最小, 讓傷害降到最低, 打開電源後再調整音量

擴大機功率太大會燒喇吧?

在看喇吧規格時, 會有承受功率的限制, 譬如1~100W(瓦), 這時不免不安, 想說接上一個號稱有150W的後級, 那不就會燒喇吧了?

其實大可不必擔憂這些問題, 即使要讓擴大機達到100W以上的功率輸出, 音量絕對早已超過人耳的極限,
若不知適當的音量, 可以在開機前, 將音量控制旋扭, 逆時鐘方向轉到底
, 讓音量歸零, 就可以完全避免這種問題

但作為卡拉OK使用時, 可能有很大的瞬間輸出功率, 會損毀喇吧, 因此優先建議此時使用專作為卡拉OK的喇吧, 或是要先詢問, 那喇吧是否可以承載卡拉OK的瞬間高功率, 否則燒毀就得不償失

另外, 當擴大機出現故障, 輸出直流過高時, 長時間使用也會傷害喇吧, 因此出廠前的使用測試與檢查, 是廠商一定要做到的

還有法寶可以躲掉這些例外狀況, 當瞬間功率太大, 或輸出直流太大時, 擴大機的喇吧保護器以及保險絲會發生作用, 防止喇吧損毀

2007年4月4日 星期三

空間分析軟體

CARMA V2 - 電腦輔助空間分析軟體 (Computer Aided RooM Analyzer)
可以抓下來玩玩看喔! 免費的!

擴大機功率瓦數越大越好?

以理論來講, 現在大多的喇吧, 大約是6~8歐母, 86~92db, 也就是說在一般使用狀況下, 擴大機提供1W的功率, 距離兩隻喇吧1公尺的距離, 可以到86~92db的音量, 差不多比火車進站的聲音還大一些, 其他人在你耳旁講話都聽不見了

由此可知A/AB type擴大機的瓦數多寡是參考項目, 並不代表其價值,
常有15~150W的擴大機, 卻賣到數十萬之譜, 推的威力卻很驚人, 力道與飽實感比大瓦數還強

因此許多低價位或低檔擴大機, 標上數百瓦, 代表的只是瞬間最大功率,
或多聲道擴大機常把所有聲道的最大功率加在一起, 作為他的總功率(2聲道標其功率是左右聲道都是那個瓦數, 不合計), 實際受限於上游供電的變壓器供應極限, 這是不可能達到的功率

假如說要夠足瓦, 還有些必要條件
1. 變壓器或濾波電容要夠大, 才能提供足夠的電流
2. 功率晶體要夠多, 代表的是散熱要夠好

因此高瓦數的代價就是重量與熱量, 給些經驗數字作參考
AB type 2聲道, 30W約5kg, 80W約12kg, 150W 20kg, 250W 30kg, 300W 40kg... A type約是4倍左右的重量

不過近年來的D type擴大機已經打破其限制, 就算是500W也只到10kg... 做參考

另外瓦數也不保證是越多越好, 只需要小推力的好推喇吧, 使用小瓦數擴大機, 有時更能表現出其細膩高魅力特色, 而不是大動態與大音場

因此一昧追求高瓦數, 還不如選擇適當的需求,
通常保守一點, 喇吧原廠建議擴大機功率的平均高值, 就可以達其需求

評論DA4395VF

現代口味的日系DAC, 以高解析與大動態取勝, 質感解析細膩度也都不錯,
但音域不是很大, 聲音不是厚實口味的

2007年4月1日 星期日

選擇自己的HTPC (Home Theater PC)

選擇自己的HTPC (Home Theater PC)

何謂HTPC? 就是兼具所有數位多媒體與電子功能之個人電腦, 定位在公開於客廳等家庭公共使用

主要具備哪些功能

1. 數位頻道, 收看數位無線電與數位無線電視
2. 卡拉OK點歌機, 可以當一台硬碟任意擴充的點歌機
3. 區域檔案分享, 許多檔案都可以存放這邊, 讓家裡不同台電腦可以容易互相分享
4. 多媒體檔案播放, 未來不見的一定是碟片播放的時代, 隨著網路的成長, 網路下載的影片除了方便外, 畫質也能滿足大多人的需求了
5. 數位錄影, 可以錄製第四台等節目成為多媒體檔案
6. 儲存與播放相片, 數位相機或數位攝影機拍攝出來的資料, 可以放在這做全家分享
7. HDMI高解析輸出, 新一代的PC其顯示輸出已達到HDMI/1080P這等級了
8. 養驢子...

除了這些功能外, 跟一般PC不同之處在
1. 機殼外觀要達到家電化, 樸素高質感
2. 要很安靜耐震, 機殼厚度要夠, 減少風扇數目, 優先使用低轉速的大風扇
3. 要很省電, 如果要檔案分享或預約錄影等功能, 大多時候不會關機, 以及不願意等待那開機的一分鐘, 所以最好是越省電越好

首先有兩種選擇, 要選擇準系統還是自己組PC

1. 準系統, 體積約
20寬 x 20高 x 30深

優點:體積最小, 一體成型, 裝機與維修較簡單
缺點:價格較貴, 擴充有限 (若要基本功能, 譬如不要求播放1080P的低價準系統, 這是最便宜方案, 當然也有貴的機型)

2. 自己組裝PC

開始選機殼
電腦機殼有三種款式, 直立型, 平躺型, 盒子型
現在大多人PC用直立型, 但放在電視櫃上會太突兀,
雖然也有小尺寸的直立型機殼, 只是目前還沒發現高檔的款式, 於是就不介紹了

  • 盒子型: 參考 SilverStone SG-01
    26寬 x 22高 x 40深
    優點:使用彈性最大, 較便宜的選擇
    缺點:體積比準系統大
  • 平躺型: 參考 SilverStone GD02
    43寬 x 16高 x 36深
    優點:擴充較強(約能放入3~4個HD), 與家電較像
    缺點:機殼價格較貴, 不適合拿來放置於電腦桌使用

  • 平躺薄型: 參考Lian-Li PC-C37
    44寬 x 9.5高 x 38深
    優點:仍有相當的擴充能力(約能放入2~3個HD), 最像家電
    缺點:機殼價格最貴, 不適合放在電腦桌使用
搭配之電腦配件
  1. CPU: AMD K10 3核心 HD8450
  2. 主機板: 使用AMD RS780晶片組之主機板
  3. 硬碟: 容量越大越好, 目前優先考慮500G或750G SATA II HD, 因為有5.25轉3.5的轉接版, 所以買機殼時可以全數納入可置放最大硬碟數之考慮
  4. 記憶體: DDR2 2G
  5. 顯示卡: 因為RS780晶片組與HD8450 CPU已達到硬解1080P影片的能力, 所以一般是不需加購了
  6. 電源供應器: 350~400W 靜音主動式電源供應器, ZIPPY, 海韻, 康舒或保銳等知名品牌都可以考慮, Power的錢絕對不能省, 它影響了耗電量與配備的故障率
  7. 電視卡/電視盒: 麗臺PVR3000, 康博V600電視盒, 提供錄影使用, 不過有點大材小用就是了
  8. 2聲道音效卡: EMU 0404
  9. 多聲道音效卡: Creative S/B X-Fi XtremeGamer
  10. 光碟機: DVD+-R/RW
  11. 遙控鍵盤滑鼠: 個人傾向國有品牌羅技
  12. 作業系統: Windows XP
  13. 區域網路: 無線網路 802.11 b/g/n, 或高速網路Gigabit Cat5e/Cat6 ethernet
  14. 散熱與靜音: 請參考 完全隔音手冊

外接配備
  1. 2聲道DAC: 請參考 評論訊源
  2. 多聲道解碼器擴大機: 推薦Pioneer/Yamaha 價位在$12000以上的款式
  3. 變頻器: 讓第四台的畫質更好, 兆赫 BLS-2500 倍頻選台器 規格
  4. 需要色彩校正儀嗎? 通常較高檔的LCD TV在出廠前都會校正, 因此除非是要校正的螢幕有很多台, 或是有專業用途, 否則並不推薦, 但仍可參考 參考1 參考2
PS: 要注意變頻器與色彩校正的效果, 校正的好, 效果很可能比沒校正的更高檔螢幕還好(說"很可能"是保守講法, 應該說是"一定")

05.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