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音響重現與現場演唱會的差異?

一般人會認為現場演唱會的效果, 是最真實的, 一定比音響系統好
但卻忘了一件事, 現場演唱會, 聽到的聲音也透過了音響系統重現的,
而且場地太大, 干擾更嚴重, 聲音在遠距離傳輸的模糊失真也更嚴重
即使是買VIP位置, 但因為距離近, 聽到的喇叭系統的音量太大了, 聽起來也不舒服

因此可以得到高檔音響系統比演唱會好聽的結論嗎?
答案卻不見得...

假如歌手能面對面清唱給你聽, 或在演奏廳, 聽不經過放大的演奏聲音
那聲音才是最棒的!! 但這是門票恐怕是...

退而求其次, 在小場幾百人以內的演唱會, 或是Pub, 又坐到較好的位置
雖然還是會有失真, 但那聲音已經很難用音響系統重現

結論是
原音 > 小型演唱+小音響系統 > 音響系統重現 > 大型演唱會

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

Pooge3

這台架構跟DB01有些類似, 但聲音卻有些差別, DB01的音樂性較強,
Pooge3是音響性較強, 聲音算厚, 低音量很多, 有味道, 速度又快~
相對來說, DB01聲音醇度與質感更好, 比較耐聽~
應該可以在根據口味來調整

這是近期內, 聽過最超值的前級了, 推薦!

(這不是一個完整含機殼的套件, 也就是看預算, 用各種機殼都行, 所以就不貼圖了)

2007年10月27日 星期六

寶四

大寶四號

這次也同用採用管前後晶

大寶系列一向以超值著稱, 雖然這次價格比以往貴許多, 但這次也是前後級兩台, 機殼更勝於以往, 也同樣是具備平衡功能, 因此個人認為還是最超值的機子
(雖然已不算綜擴, 但傳承以往系列, 加上前後級的搭配性很密切, 還是將分享於此處)

話說取名為這種名稱, 是有點小看他了, 單外型與功能就已是高檔機子的架勢了
更重要的聲音效果, 自然不在話下, 這次帶有很紳士的優雅味道, 質感與魅力兼顧,
高中低頻的聲音很均衡(改善訊號路徑來提升高頻, 改善濾波來補強中頻), 速度也快
尤其測試過平衡效果, 其氣勢, 動態與空間感的表現非常傑出


該有的都有了

最後還是要說點壞話, 嘶聲是比較高一點(不過在一般音量下, 是不會顯現出來, 通常用管機都有這個毛病), 解析度的表現也不算非常出色(即使改善內部的訊號線路, 已經得到許多改善後)

2007年8月23日 星期四

新手上路之必備工具

新手上路之必備工具

· 緣起

有句話說的很好「巧婦難為無米炊」, 多虧台灣現在有很多家零件與套件整合服務廠商,訂購也很容易,使得各位玩家們不用擔心沒有米的問題。

每當到其他先進國家去玩,都會先想想看,假如要長期居住,但沒有音響DIY的日子,日子過的下去嗎?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哈哈∼

好好∼這時巧婦有米了,下個問題是煮飯的工具在哪呢?

要是電子相關科系的朋友,或更好的有師傅帶入門,就會知道自己需要的工具。但若是完全沒拿過烙鐵的朋友,可能會望著套件,然後仰天長嘆......

哇!別嘆息了,小弟我趕快在這篇就好好的介紹各種DIY的工具,以後剛入門的朋友只要把清單印下來(等等還會有照片喔,免得認錯了),跑到電子工具店去,一次包好帶回家,就好好玩個爽啦。

廢話就不多說了,趕快進入主題:

入門工具

一字起子與十字起子

鉗子,尖嘴鉗,斜口鉗與剝線鉗

三用電表

烙鐵與銲錫

熱融膠槍

六角家族

銼刀

吸錫線與吸錫器

工具箱

零件箱

尺與捲尺

鎳子

剪刀

壓線鉗,O,Y與PIN端子

清潔用品

手電筒

驗電筆

水平儀

電鑽與鑽頭

垃圾桶

進階工具

零件櫃

自動剝線鉗

電動螺絲起子

熱風槍與熱縮套

恆溫烙鐵

RCA插座固定扳手

 

 

 

 

專家工具

鑽台

LCR

示波器

噪訊表

MIC與錄音分析工具與程式

電動吸錫槍

吸煙機

Run-in 電阻

 

 

其他耗材

線材

螺絲

銅柱

保險絲

尼龍與金屬隔離網

絕緣豆

散熱片與散熱膏

紮線帶

螺絲固定劑

膠帶

吸音棉

瀝青膠帶

LED與降壓小電阻

去除氧化的魔術擦

 

· 入門工具

這邊列出的都是基本需要的工具,當您備妥了它們,就可以上工了!

由於某些入門工具太常使用了,加上工具零件很多後,常常會發生不知忘記放在哪裡的腦筋打結事件。所以建議備個兩套。

1. 一字起子與十字起子
除了搞音響外,在一般家電或電腦上,也常有這種需要。大致有分成細,一般,粗,以及長中短這幾種,根據不同的螺絲與狀況來使用。

細的就買這種一盒通包的啦

一般,粗,與長中短的款式就各買個幾支,應付各種需求

 

2. 鉗子,尖嘴鉗,斜口鉗與剝線鉗

在暫時固定,或拉出某東西時,或是剪線使用,等於是將手延長。應該不用講了,太常用啦

 

能方便的剝細線材的外皮,但通常粗線材(4mm以上)就使用斜口鉗來剝了


3.
三用電表

這是測量的必備工具,量容值阻值,電壓電流等等,還有很多附加功能,譬如說是溫度以及hFE。類比三用電表的反應速度比較快,某些狀況下還是會用的到。


4.
烙鐵與銲錫

烙鐵是必備工具。一般會備有兩支烙鐵,25~30W以及40~60W,瓦數較大的通常是用來解銲機內端子。

銲錫又分成很多種,一般就選用好銲,63/37 銲錫或是含銀4%0.8mm左右的款式。


5.
熱融膠槍與熱融膠

像是黏土,用來固定配線或搭棚時的某些零件。移除就用尖嘴鉗夾住剝開,很好用。我習慣是用大孔徑的熱融膠槍與熱融膠。

 

6. 六角扳手,活動扳手,六角螺絲L把手,六角套桶,六角螺絲起子

哇,六角家族集合了!轉啊轉,使用的次數不輸給十字螺絲喔。
最常使用的六角扳手是12mm的,也有一網打盡的六角扳手包

六角套桶,這用來轉小六角螺絲, 55mm最常使用, 其次是60mm與50mm

六角螺絲起子,這跟六角螺絲L把手的功能是一樣的,但較能快速轉開,所以我是買最常需要的2.5x50六角螺絲起子,在配上一套通吃的六角螺絲L把手。

再買一支萬用的活動板手,就看需求。常用來轉大六角螺絲用。

六角螺絲L把手這也是一次買盡的。這是用來轉內六角螺絲。


7.
銼刀

東磨磨西磨磨,刮掉金屬鍍漆時會有用,鑽石挫刀比較耐磨有力!


 

8. 吸錫線與吸錫器

吸錫線在吸少量銲錫時較好用。一切看狀況

吸錫器,是在不使用手就能固定銲點,以及一口氣要吸較多銲錫時,很好用。


 

9. 工具箱

當工具很多時,或是要攜帶時,這就很好用啦,將工具通通放在一個箱子裡。2~3層工具箱,根據工具的size來置放。


10.
零件箱

各種零件越堆越多後,或是要攜帶,就有需要一個小小零件箱啦



 

11. 尺與捲尺

最常用的是量線的長度,或是鑽孔時,量PCB的距離。當然啦,這個小學老師就教過怎麼用了,不用在學啦。

12. 鎳子

在夾某些很細小的東西時會用到,譬如說掉在機箱深處的線渣

13.
剪刀

相信這不用人教了,跟斜口鉗有類似的功能,就在不同狀況下使用。

14.
壓線鉗,OYPIN端子

當線材要大接觸面積,又要能方便拆卸,較好的方法就是用OYPIN端子,搭配壓線鉗來使用。



15.
吹塵球,拭鏡布與清潔毛刷

清潔時間到了,裝完後總是會留一些雜七雜八的小屑屑,或是配備積了一塵灰時,就靠這幾種東西來清一清

 

16. 小手電筒

機殼深處不見五指,可能會需要。但實際上嘛... 好像也沒啥用到的需要 (用來充篇幅的)


17.
驗電筆

這個嘛,做電源線時或是換壁插時較常用到。



18.
水平儀

很便宜的小工具,不過不是裝機要用,是用來調整唱盤或喇吧置放用的。

 

19. 電鑽與鑽頭

沒有每次都這麼爽,每款機箱都出貨已鑽好固定PCB與變壓器的孔。這時就要用尺與筆來算好位置,再用適當的鑽頭,鑽個洞鎖螺絲或銅柱。最常使用的鑽頭,鎖銅柱或小變壓器用3mm,鎖大變壓器是與8mm

 

20. 垃圾桶

把變壓器的紙箱拿來改一下,就變成輕巧好用的小垃圾桶啦!放在工作的旁邊,做線或剪零件時都很好用。

 

· 進階工具

這些是建議也要有的工具!
1.
零件櫃

識貨的行家!玩到一個程度後一定要有這種東西。相信我,別以為自己用一堆家具抽屜或零件盒,就可以有效的做歸類整理。也建議不要因為貪小便宜用塑膠櫃箱,使用起來就是沒這麼順手,所以一次搞定,用鋼殼櫃箱吧∼

非專業師傅,用30~40格應該就夠了,每格裡面還大約有3個隔區,不夠再加買排排站或堆起來。



 

2. 自動剝線鉗

用來剝線,太好用啦,神速又不費力,就算是遜腳,也能很快又不會出意外的完工。


 

3. 電動螺絲起子

又是一個好用的懶人工具,假如裝機的量到一個程度後,這也是需要的了。



4.
熱風槍與熱縮套

死孩子,要火燒廚喔!

將熱縮套縮起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打火機,猛一點就用瓦斯爐,但最安全又有效的方式就用熱風槍。

熱縮套可以很緊密的包起金屬線,使之不會與意料外的金屬短路。或是做線材時,將頭與線材能更密合,使之更不會發生拉扯斷掉的狀況。 個人使用熱縮套的經驗,規格大致上是6~14,使用的機會比較多

5. 恆溫烙鐵

高檔的喔!要通吃所有需求,又要能很穩定的做焊接,還是要這種工具啦。

6. RCA插座固定扳手

原來鎖機殼上的RCA端子是靠尖嘴鉗,耗工,有時沒鎖很緊,甚至會造成端子外殼磨損的痕跡。使用這個工具就可以把這些問題通通解決, 只是那RCA端子也要能吻合使用才行

圖片轉載自www.my3c.net網站

· 專家工具


這些是沒有,也可以玩得開開心心的工具!不過若要變成專家,還是有必要買幾支∼
1.
鑽台
要能很快速又很穩定的鑽孔,就需要這種工具了

2. LCR

主要用來測量大的電感值與電容值使用。

3.
示波器
測量訊號。當裝好一個實驗機,用儀器去測量音波的品質,甚至用來抓bug時,這就是必備的工具。

4.
噪訊表
測量音壓DB,作為架設音響室的隔音參考

5. MIC
與錄音分析工具與程式
夠專業... 知道有這個玩意就好...


6.
電動吸錫槍
哈,這是高手在用的工具了,若常常 需要解銲零件,還是花大錢買這支回去用吧

7.
吸煙機
每銲一個零件就會冒白煙,那種味道實在是讓人不太舒服。所以才要用專業級的吸煙機,在拉個管子將煙抽到窗戶外
假如在透風很好的地方。退而求其次, 打開窗戶用電風扇也可以啦

8. Run-in
電阻
當後級裝好做測試時,,就可以用8歐姆,200W以上的的Run-in 電阻,接上去做測試,或是要用來run in前置配備也很好用。

· 其他耗材


以下是常用的耗材,就根據使用需求多備一點,免得需要時還得跑一趟電子材料店。某些耗材已經在上面描述了,就不再累述。


1.
線材

細單芯線
較常用在訊號線上,1mm左右

粗單芯線
較常用在接地線或喇吧負輸出,2mm左右

細多蕊線
較常用在訊號線上,1mm左右

粗多蕊線
較常用在電源線,2mm左右

多芯線
常用來接指示訊號燈,最好用的就是電話線啦

單多蕊互絞線
單多蕊線的音色有其特色,想要好處通吃就用這種萬用線,但比較少見就是了,或是自己互絞單與多蕊線

2.
螺絲
螺絲的種類太多啦,通常買套件就會附螺絲,這邊就不介紹了
若有缺的就拿到螺絲店去找找看,一般常用的多買一些,留著備用

3.
銅柱
分成細牙與粗牙,以及各種長度,大多是使用10~40mm,就看狀況多買一些啦

4.
保險絲
我是把2A3A4A5A6A這些都備用一些,以備不時之需。

5.
尼龍與金屬隔離網
做訊號線會用到,金屬隔離網在機內也會用到,用來包住訊號線,做隔離用
另外數位線通常要使用標準的非平衡75,或平衡110歐母規格

6.
絕緣豆
用來絕緣晶體與散熱片

7.
散熱片與散熱膏
某些晶體過熱的話,散熱片甚至是散熱膏來加強散熱,建議也是最小Size的買幾個備用。

8.
紮線帶
將一堆線材綁起來,較常使用的規格是150~200mm

9.
螺絲固定劑
塗一點固定劑在鎖好的螺絲上,可以防止滑動,固定的很緊

10.
膠帶
這嘛... 又分成很多種, 屬性也很多,講來又是一大篇... 就摸魚不講了

11. 吸音棉
做喇吧就會用到,還是買幾片備用一下,免得一時不夠用

12.
瀝青膠帶
通常是貼在喇吧箱體裡面,但也可以作為防震動,也就是貼在變壓器下面

13. LED
與降壓小電阻
讓機殼上電後有個發亮的眼睛,才炫,常見的分成藍紅白綠黃橘這幾種,我最喜歡的是藍。搭配降壓的電組就參考網路了,個人不喜歡太亮,習慣是用20k歐母以上

14. 去除氧化的魔術擦
外觀像一個橡皮擦,但手摸起來又像海綿,對於去除金屬氧化物非常有效。堆太久沒用的關鍵零件,要焊接時先用這個擦一擦吧

圖片轉載自www.my3c.net網站

2007年7月21日 星期六

新手的迷思

新手可能會有的幾種迷思

  1. 品牌迷思?
    最有名品牌的莫非是那些資訊家電廠, 但他們賣的客戶是以功能多寡為主的消費族群, 不是以追求高品質聲音效果為主
  2. 多聲道該比兩聲道好?
    可以先閱讀這篇 如何選擇2/2.1/5.1聲道, 結論就是看空間與需求
  3. 價格越貴越好?
    要看空間和需求, 也要看是否是高效益評價
  4. 瓦數越大越好?
    瓦數只能當參考用, 有許多僅有30~80W, 價格卻是數十萬的高評價擴大機
  5. 功能越多越好?
    功能越多的配備, 其訴求的消費者就不在於高效果, 因此反而常代表的是普通的聲音
  6. 低音越強越好?
    請參考這篇聽音樂有需要這麼強的低音嗎? 最強的低音是很結實有彈性(可以親自去聽鬼太鼓座的現場演出), 並非是模糊的巨大轟轟聲, 但大多初手會以低音的量來決定是否好壞
  7. 聽不出等級?
    這也是最常遇到的問題, 如同品嚐飲食一樣, 剛開始很難分辨好壞, 這幾篇可供參考
    聲音的評價
    選擇自己的口味

供參考~

2007年6月27日 星期三

結合音樂與生活

由於小弟我常在電腦前面, 所以電腦椅的位置並非是皇帝位,
在下班後, 上網收收信, 看看網路討論, 跟好友哈拉一下, 背景放個輕鬆的音樂, 好好放鬆心情享受一下, 真是一大樂事

於是, 為了聽最好聽的音樂, 弄個最佳裝潢與位置, 還是讓音樂成為快樂生活中的重要背景, 不受拘束的活動
思考音樂, 音響, 旋律, 效果, 生活等等, 在其中求取平衡點
值得好好思考~

2007年6月15日 星期五

該選擇AV多聲道擴大機或Hifi雙聲道擴大機

顧名思義, AV多聲道擴大機的用途, 主要在於看電影使用, 以高速度, 大動態, 高解析為優先訴求
Hifi 2聲道擴大機在聽音樂使用, 以高質感高魅力, 高解析, 聲音平衡, 為優先訴求
並不是越多聲道, 效果越好(一般人可能會以為越多聲道越好, 但高價位的音響往往都是2聲道)

彼此很難取代對方, 因此要衡量自己作何用途的時間,
譬如看電影/電玩, 聽音樂, 哪種時間較長, 或自己比較在乎哪種效果, 在選擇使用哪種系統

要是想兼得, 又在預算與空間有限, 沒辦法各買一套的狀況下,
推薦採用2.1系統, 也就是先選擇速度快, 動態強的的2聲道系統, 再加購一個重低音!
除了能得到原來聽音樂的需求外, 也能取得多聲道系統的大部分效果